跳至主要內容

OMV用户、权限和共享

MonoLogueChiNASOMV大约 4 分钟

这是 NAS 主要功能的介绍,共享目录。

本文所介绍的权限控制主要是 ACL,按照 OMV 文档说明:
Provides fine grained permission control besides the standard POSIX permissions. The usage of ACL is not recommended for the average home user. If a server is using an extensive list of users then ACL could suit better[1].
简单来说就是人少不建议用 ACL,但是有大量用户的时候 ACL 更加合适。

RAID 管理

首先看 RAID 管理,在 omv 里,组件 RAID 有多种方式,比如像 freenas 一样,用 zfs,但是相比之下,我更推荐直接使用软 RAID。

zfs插件
zfs插件

存储器 - RAID管理 选项卡里,可以管理和新建 RAID,本期只讲创建 RAID,扩充和恢复,以后再讲。

RAID类型
RAID类型

点击 新建,可以看到 RAID 级别有这么多种,简单的对应关系如下表[2]

名称RAID 级别最少硬盘最大容错可用容量读取性能写入性能安全性目的应用产业
带条010nnn一个硬盘异常,全部硬盘都会异常追求最大容量、速度影片剪接缓存用途
镜像12n-11n1高,一个正常即可追求最大安全性 个人、企业备份
线性JBOD10n11无(同 RAID 0)增加容量个人(暂时)存储备份
RAID 5531n-1n-1n-1追求最大容量、最小预算 个人、企业备份
RAID 6642n-2n-2n-2安全性较 RAID 5 高同 RAID 5,但较安全个人、企业备份

我们这次挂载了 3 块硬盘,所以就用 RAID5,如果有 5 块或更多硬盘,推荐使用 RAID6,但是每个阵列最好不要超过 8 块硬盘。

创建RAID
创建RAID

新创建的 RAID 最好不要马上使用,可以创建分区,但不要马上去写入内容。

RAID
RAID

提示:如果硬盘上有其他分区,请先擦除硬盘,否则无法创建 RAID。
擦除硬盘

创建文件系统

创建好 RAID 之后,再到 文件系统 选项卡中创建文件系统,设备就选刚才创建的 RAID,文件系统类型推荐使用 btrfs。

创建文件系统
创建文件系统

创建完成之后不要忘记挂载分区。

共享文件夹

找到 共享文件夹 选项卡,在这里面创建共享文件夹。

用户和权限管理

权限管理这部分大家看看就好,我写的也不是特别好,虽然会用,但是不能总结不出来权限管理应该怎么用。

用户组权限管理

这种情况适合企业或者小型工作室使用。

下面的演示我们以用户组+用户权限管理为例。

首先创建三个用户组

然后回到 共享文件夹 选项卡里,这里可以对用户组设置权限

按照上图的设置

  • media 目录,bosss 用户组下的用户有读写权限,Media-department 用户组下的用户有读写权限,Network-department 用户组下的用户有读取权限;
  • network 目录,bosss 用户组下的用户有读写权限,Network-department 用户组下的用户有读写权限。

然后来到 用户 选项卡,然后添加用户,别忘了要加入到相应的用户组

接着为每个部门的每个用户创建账号,就可以按照用户组管理权限了。

直接使用用户管理权限

这种方式更适合自己使用 NAS,或者固定的几个人使用,适合家庭 NAS。

和前面类似,知识不需要创建那么多用户组,创建用户的时候也不需要加入用户组。

注意,看上面那张图,分清用户组和用户的不同。

不创建用户组是因为用户少,而且固定,直接管理即可,没必要那么麻烦,搞多个用户组。

特权

特权是 ACL 之外的补充,是一种更灵活的权限管理.

SMB 共享

前面的步骤只是在磁盘里创建了共享目录,但是并没有真正共享出去,我们还需要开启 SMB 服务。

服务 - SMB/CIFS 选项卡下,启用 SMB 服务

然后添加共享,注意前面创建的共享文件夹都要添加到共享,共享下面的选项可以自行判断是否需要勾选,比如是否开启某些特性(可以百度),是否开启回收站等。

然后在 Windows 电脑上,资源管理器地址栏输入 \\omv 或者是 \\192.168.1.xxx(ip),就可以访问,输入账号和密码登录。如果需要磁盘映射,可以直接右键点击需要映射的目录,然后映射网络驱动器即可。


  1. ACL (Access Control List)open in new window ↩︎

  2. RAIDopen in new window ↩︎